自说此生聊尔耳,亦知馀事竟何如
出处:《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 其三》
宋 · 项安世
茅檐桑户落穷居,两眼犹能读细书。
自说此生聊尔耳,亦知馀事竟何如。
春云入眼元无迹,秋竹刳心久更虚。
天与精神自难老,会看千岁跨龙鱼。
自说此生聊尔耳,亦知馀事竟何如。
春云入眼元无迹,秋竹刳心久更虚。
天与精神自难老,会看千岁跨龙鱼。
注释
茅檐:破旧的茅草屋顶。桑户:用桑木制成的门。
穷居:贫穷简陋的住所。
两眼:双眼。
细书:细小的文字,指书籍。
聊尔:就这样罢了,勉强维持。
馀事:余生,后续的事情。
何如:怎么样,会怎样。
春云:春天的云彩。
元无迹:完全没有留下痕迹。
秋竹:秋天的竹子。
刳心:内心被触动,剥去伪装。
天与精神:上天赋予的精神力量。
自难老:不易衰老。
千岁:千年寿命。
跨龙鱼:超越世俗,像龙鱼一样自由。
翻译
破旧的茅屋和桑木门,是我孤独的居所,双眼还能阅读细细的文字。自己说这一生就这样罢了,也明白余生还会怎样变化无常。
春天的云彩在眼前飘过不留痕迹,秋天的竹子剥去皮后内心更加空虚。
上天赋予的精神力量使我不易衰老,期待着千岁的岁月能超越世俗的束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题为《次韵田将仕年八十八岁作诗自喜三首(其三)》。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位居住在简陋茅屋中的老人,尽管生活清贫,但依然保持着阅读的兴趣和精神追求。他自言此生不过如此,对于余生的未知也不再过多忧虑。春天的云彩在他眼中没有留下痕迹,秋天的竹子则触动了他的内心,使他更加淡泊。诗人坚信,只要保持精神饱满,人就能抵抗岁月的流逝,期待着长寿的未来,甚至能跨越千岁,如同乘龙驭鱼般超脱。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老年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