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全文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出处:《善卷坛下作
唐 · 刘禹锡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拼音版原文

xiānshēngjiànyáoxīnxiāngjiǔyǒu
mínzhìānlínsǒu

dàowèiránguìmíngshìqióng寿shòu
yáotánzàishānshízhěchánghuíshǒu

注释

先生:指有道德或智慧的人。
尧:古代贤君,象征理想领袖。
九有:泛指极远之地。
斯民:这些百姓。
治:治理得好。
林薮:山林,隐居之处。
道:道德或自然法则。
自然贵:本然的尊贵。
名:名声。
无穷寿:永恒不朽。
瑶坛:神话中的仙人聚会之地,象征高洁。
识者:有见识、理解的人。
回首:回头看,怀念。

翻译

先生见到尧的心志,一起离开那遥远的地方。
百姓已经得到治理,我可以安心隐居山林。
道义因其本然尊贵,名声因永恒而长存。
玉坛就坐落在这座山上,有识之士常常回望这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善卷坛下作》。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和道法的崇拜,以及对永恒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圣先贤的景仰之情,他们的心灵纯净无瑕,如同远古尧舜时期的人们一样,共同遁世隐居于自然界中。

"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社会状态,人民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治理,诗人自己也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在林间薮泽中享受着安宁。

"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 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理解,把“道”视作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这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被赋予了崇高的价值和永恒的意义。

"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最后两句则具体指代了一处名为瑶坛的地方,它位于某座山中,而有见识之人常会回头寻思这片美好的自然与精神寄托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价值的深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