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歌归来,柴门月色晚
出处:《登凌霄台》
清 · 谢震
中夜清兴发,探幽散尘悃。
本与青山邻,况兹良朋绻。
褰裳蹑危梯,侧身陟层巘。
苔滑露下深,天高云去远。
俯首眺南溟,浪阔鱼龙偃。
万古长鸿濛,凭谁问混沌。
松风飒然至,众窍相往返。
平野驱波涛,群山奔蜒蜿。
震眩不可留,爽籁吹下坂。
携手歌归来,柴门月色晚。
本与青山邻,况兹良朋绻。
褰裳蹑危梯,侧身陟层巘。
苔滑露下深,天高云去远。
俯首眺南溟,浪阔鱼龙偃。
万古长鸿濛,凭谁问混沌。
松风飒然至,众窍相往返。
平野驱波涛,群山奔蜒蜿。
震眩不可留,爽籁吹下坂。
携手歌归来,柴门月色晚。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谢震的《登凌霄台》描绘了夜晚登高远望的景象,展现出诗人清雅的兴致和对自然的深深感悟。首句“中夜清兴发”点明了诗人深夜起意出游,探寻幽静以涤荡心灵。“探幽散尘悃”表达了诗人寻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接着,诗人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关系,“本与青山邻,况兹良朋绻”,将自己比作与青山为邻的好友,暗示了对自然的深厚情感。登山的过程充满了挑战,“褰裳蹑危梯,侧身陟层巘”,形象地描绘了攀爬险峻之境。
在登顶后,诗人欣赏到“苔滑露下深,天高云去远”的壮丽景色,感叹大海的广阔和宇宙的深远。他思考着历史的悠长,“万古长鸿濛,凭谁问混沌”,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天地未开之际的哲理探索。
松风的吹拂带来“飒然至”的清凉,山川波涛仿佛在耳边回响,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力量,但又不愿停留,因为“爽籁吹下坂”。最后,诗人与朋友相伴,踏着月色归家,结束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登台所见所感,既有个人心境的流露,又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