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在谋所安,况乃虏烽迫
出处:《重送颂臣》
清 · 丘逢甲
恻恻重恻恻,行人适异域。
华夷忽易地,何处为乡国?车马多离声,川原带行色。
同来不同往,欲语涕沾臆。
论交本世好,古谊吾所式。
结发论文字,廿载忘形迹。
海氛忽东来,义愤不可抑。
出君箧中符,时艰共戮力。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
当时好意气,灭虏期可刻。
何期汉公卿,师古多让德。
忽行割地议,志士气为塞。
刺血三上书,呼天不得直。
北垣遽中乱,满地淆兵贼。
此间非死所,能不变计亟。
亲在谋所安,况乃虏烽迫。
乾坤已中变,万怪竞荒惑。
人情易翻覆,交旧成鬼蜮。
君亦挈家来,航海期不忒。
得君意中慰,归粤途始即。
卜居家再迁,山中事稼穑。
与君此偕隐,山水况奇特。
君言暂归视,尚有旧庐室。
来如潮有期,信在期不失。
闻君言未毕,哀泪弗能拭。
翘首沧海东,苍波渺无极。
昔时乾净土,卵育长鲸匿。
吾兄去秋往,三春阻消息。
因君速归驾,异类安可慝?愿君信如雁,勿竟誓成浽。
归途逼炎景,珍重慎眠食。
到时常寄书,千里若门阈。
书来君不来,累我长相忆。
形影为君单,语言为君默。
我欲从君往,天不假羽翼。
时因西风夕,吹梦到君侧。
送君诗盈幅,难展肠结轖。
诗成复自写,不辨泪和墨。
愿君置怀袖,长鉴此悃愊。
华夷忽易地,何处为乡国?车马多离声,川原带行色。
同来不同往,欲语涕沾臆。
论交本世好,古谊吾所式。
结发论文字,廿载忘形迹。
海氛忽东来,义愤不可抑。
出君箧中符,时艰共戮力。
书生忽戎装,誓保台南北。
当时好意气,灭虏期可刻。
何期汉公卿,师古多让德。
忽行割地议,志士气为塞。
刺血三上书,呼天不得直。
北垣遽中乱,满地淆兵贼。
此间非死所,能不变计亟。
亲在谋所安,况乃虏烽迫。
乾坤已中变,万怪竞荒惑。
人情易翻覆,交旧成鬼蜮。
君亦挈家来,航海期不忒。
得君意中慰,归粤途始即。
卜居家再迁,山中事稼穑。
与君此偕隐,山水况奇特。
君言暂归视,尚有旧庐室。
来如潮有期,信在期不失。
闻君言未毕,哀泪弗能拭。
翘首沧海东,苍波渺无极。
昔时乾净土,卵育长鲸匿。
吾兄去秋往,三春阻消息。
因君速归驾,异类安可慝?愿君信如雁,勿竟誓成浽。
归途逼炎景,珍重慎眠食。
到时常寄书,千里若门阈。
书来君不来,累我长相忆。
形影为君单,语言为君默。
我欲从君往,天不假羽翼。
时因西风夕,吹梦到君侧。
送君诗盈幅,难展肠结轖。
诗成复自写,不辨泪和墨。
愿君置怀袖,长鉴此悃愊。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丘逢甲的《重送颂臣》,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关切和忧虑。诗中以“恻恻”起笔,描绘了送别时的悲凉气氛,友人即将远赴异域,诗人感叹华夷易地,不知何处才是故乡。车马声中充满了离愁,沿途景色也染上了离别的色彩。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多年的友情,从文字结识到共同的理想,但面对海氛东来的变故,他们决定并肩作战,保家卫国。
然而,现实残酷,朝廷的决策让义愤填膺,友人被迫穿上戎装,而他们的期待和计划却落空。诗人痛心于友人的壮志被阻,甚至流血上书却无果,国事动荡,家园沦陷。在此危急关头,诗人希望友人能保重,考虑家人安全,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友情的坚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与友人一同隐居山林的生活,期待友人归期如约,但又担忧消息断绝。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结尾处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即使不能同行,也希望书信能维系彼此的情谊,直到相见。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质朴,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友人深深的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