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最能坚晚节,复来应信有全人
出处:《挽赵东岩简叔彦侯四首 其四》
宋 · 王迈
召节飞来湘水滨,笺天乞取自由身。
悬知寿杖宜扶孔,纵有蒲轮莫致申。
老去最能坚晚节,复来应信有全人。
朱虚不作更生死,谁为苍生问大钧。
悬知寿杖宜扶孔,纵有蒲轮莫致申。
老去最能坚晚节,复来应信有全人。
朱虚不作更生死,谁为苍生问大钧。
注释
召节:古代传达命令或文书的凭证,这里指天意的象征。湘水滨:湘江岸边,代指湖南地区。
寿杖:象征长寿的手杖,常用于老人。
蒲轮:古代迎接贤者的一种礼制,用蒲草编成的车轮。
晚节:晚年的行为,比喻人的品德和节操。
朱虚:古代宫殿名,此处可能象征天庭或皇家。
大钧:原指自然界的主宰,这里指命运或国家大事。
翻译
符节从天边飞来湘江畔,我向天请求获得自由之身。我深知长寿的手杖适合辅助我,即使有迎接贤者的蒲轮也无法再实现愿望。
年老时我更加坚定晚年的节操,再次归来应相信会有完整的人格。
朱虚宫不再意味着生死轮回,还有谁能为百姓询问命运的大权?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属于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诗中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先,"召节飞来湘水滨"表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由境界的向往。在古代文化中,"召节"通常指隐士或高洁之人的称谓,而"湘水"则是中国古代文人常提及的地方,代表着清净与美好的自然环境。这里"飞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愿望。
接着,"笺天乞取自由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由精神状态的追求。"笺天"可能是指向上苍天发出的请求,而"乞取自由身"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世俗羁绊,获得心灵上的解放。
第三句"悬知寿杖宜扶孔"中的"寿杖"在古代多指老年人的拐杖,这里可能暗喻着对智慧或道德的支持。而"宜扶孔"则是希望能够扶持、弘扬儒家文化,特别是孔子的教诲。
第四句"纵有蒲轮莫致申"中的"蒲轮"形象化地表达了世间纷扰复杂的现实,而"莫致申"则是表示即使身处其中,也不应被其所左右,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原则。
下片由"老去最能坚晚节"开始,这句话反映出诗人对于晚年坚守节操的自信。"复来应信有全人"则表达了即使在世俗界中往返,也相信会有完完整整的人格和精神状态。
最后两句"朱虚不作更生死,谁为苍生问大钧"则是在探讨生命的意义。这里"朱虚"可能指的是空幻无常的人生,而"不作更生死"表达了一种对待命运态度——既不过分追求长生不老,也不过于恐惧死亡。而"谁为苍生问大钧"则是在询问在茫茫人海中,到底有谁能够担当起解答生命奥秘的大任。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智慧、节操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内心信仰的高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