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舆不窗帘不旌,短长后先白四丁
出处:《凤翥行》
宋 · 释居简
破舆不窗帘不旌,短长后先白四丁。
旋牵毳衲裹秋鬓,月露点滴垂青冥。
平明驱入三家市,市人惊见左右视。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
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
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
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
旋牵毳衲裹秋鬓,月露点滴垂青冥。
平明驱入三家市,市人惊见左右视。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
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
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
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
鉴赏
这首诗《凤翥行》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描绘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僧人的形象,以及他与世俗世界的关系。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僧人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首句“破舆不窗帘不旌”描绘了僧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简陋,没有豪华的装饰,暗示其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接着,“短长后先白四丁”可能是指僧人头上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智慧的积累。
“旋牵毳衲裹秋鬓”描述了僧人穿着简朴的袈裟,包裹着秋日的鬓发,进一步强调了其朴素的生活风格。而“月露点滴垂青冥”则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平明驱入三家市”写出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于清晨进入集市,与市井百姓相遇。接下来的“市人惊见左右视”,表现了周围人对僧人的惊讶和好奇,反映出僧人与世俗社会的差异。
“笑云非病亦非狂,不与人同与人异”表明僧人虽与众不同,但并非病态或疯狂,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哲学。接着,“抑非湖海空橘陈,不老不死亦不灵”可能是在比喻僧人虽未像江湖人物那样经历风浪,但内心却保持着年轻和活力,不被世俗的规则束缚。
“不然天台石桥寺,丹碧剥落泥应真”提到天台山的石桥寺,暗示僧人可能曾在那里修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使得原本鲜艳的寺庙色彩褪去,但内心却更加纯净和真实。
最后,“须臾一棹脩门去,却遣破舆归凤翥”描述了僧人短暂地离开集市,然后乘坐破旧的车驾返回了凤翥之地。而“谓言只借此样僧,非此样僧莫借与”则表达了对这种独特僧人形象的赞美,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并接纳他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僧人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世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