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国年虽近,斯民泽已深
出处:《大行皇帝灵驾以引挽歌辞 其一》
宋 · 欧阳修
享国年虽近,斯民泽已深。
俭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
方庆逢千载,俄惊遏八音。
天愁嵩岭外,云惨洛川浔。
仗动千官卫,神行万象阴。
孤臣恩未报,清血但盈襟。
俭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
方庆逢千载,俄惊遏八音。
天愁嵩岭外,云惨洛川浔。
仗动千官卫,神行万象阴。
孤臣恩未报,清血但盈襟。
注释
享国:在位时间。斯民:百姓。
俭勤:节俭勤劳。
禹圣:大禹般的圣明。
仁孝:仁爱孝顺。
虞心:虞舜的心意。
方庆:正当庆祝。
千载:千年。
俄惊:忽然惊愕。
八音:音乐。
天愁:上天忧虑。
嵩岭:嵩山。
洛川浔:洛水边。
仗动:仪仗队动作。
万象阴:万物阴暗。
孤臣:孤零零的臣子。
清血:清白的热血。
翻译
虽然在位时间不长,对百姓的恩惠却深远。节俭勤劳使他如同大禹般圣明,仁爱孝顺源自虞舜的内心。
正当庆祝千年的盛世,忽然传来悲痛的消息中断了音乐。
上天也为嵩山之外的忧虑而愁苦,洛水之滨的景色显得阴沉。
仪仗队的动静牵动着千官护卫,神灵的行动笼罩着万物的阴霾。
作为孤臣,我未能报答皇恩,只有清白的热血满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为悼念大行皇帝而作的挽歌辞之一。诗人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和哀思。
首句"享国年虽近,斯民泽已深",赞扬了皇帝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百姓的恩泽却深远广泛。接着,"俭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将先帝的节俭勤劳比作大禹治水的圣德,又强调了他的仁爱与孝道,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
"方庆逢千载,俄惊遏八音",惋惜皇帝的突然离世,仿佛庆祝的庆典还未结束,就已听不到他的声音。"天愁嵩岭外,云惨洛川浔",运用自然景象,渲染出哀伤的气氛,暗示皇帝的去世让天地都为之悲痛。
"仗动千官卫,神行万象阴",描绘了皇帝灵驾出行时的庄严肃穆,连自然界也笼罩在阴霾之中。最后两句"孤臣恩未报,清血但盈襟",表达了臣子未能报答完皇帝的恩情,只能含泪怀念,内心充满哀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逝者的尊崇,也是对生者的警醒,展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笔和深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