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出处:《织妇女》
唐 · 苏拯
伊余尽少女,一种饰螓首。
徒能事机杼,与之作歌舞。
歌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
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徒能事机杼,与之作歌舞。
歌舞片时间,黄金翻袖取。
秪看舞者乐,岂念织者苦。
感此尝忆古人言,一妇不织天下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伊余:我。少女:青春女子。
饰:装饰。
螓首:蝉鬓发型。
徒:只。
事:从事。
机杼:织布机。
作:参与。
黄金:贵重物品。
翻袖:挥动衣袖。
取:换取。
秪:只。
舞者:舞蹈的人。
乐:快乐。
织者:纺织的人。
苦:辛苦。
感此:感怀此事。
古人言:古人的教诲。
一妇:一个妇女。
天下寒:天下受寒。
翻译
我正值青春年华,梳着蝉鬓般的发式。只会纺织劳作,与她们共舞共歌。
短暂的歌舞时光,却能换取黄金衣袖。
只欣赏舞者的欢乐,可曾体谅织女的辛劳。
对此深感,常想起古人之言:若无一妇纺织,天下将受寒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专心于纺织劳作的情景。她将自己的青春和美丽如同装饰螓首一般珍贵,却只能埋头于机杼之间,辛勤地为别人的歌舞制作布料。诗中指出在短暂的歌舞欢乐中,人们只看到舞者的快乐,而忽略了织造布匹的女子所承受的辛劳和苦楚。
诗人通过这位织妇的形象,表达了一种社会现象,即底层劳动人民的贡献往往被轻视。最后一句“一妇不织天下寒”则是对古人言论的一种回应,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同情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