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出处:《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宋 · 蔡渊
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蔡渊在岁末寒冬之际,因思念远游未归的弟弟而产生的深深忧虑和感慨。"明月照席寒",以明亮的月光渲染出清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生我愁百端"直接表达了愁绪之深重。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时光流逝,游子仍未归,诗人不禁担忧其安危,期盼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借景抒情,荷花凋零、枫叶转红,象征着岁月流转,也暗示了诗人对弟弟归期的期待。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诗人频繁地登上高楼眺望,足见其等待之久。"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动作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无尽的思念和落寞。"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以饮酒寄托愁思,即使面对寒梅,也难掩心中的凄凉。
最后四句,诗人感叹书信虽早已寄出,但路途遥远,归期难定。他并未抱怨弟弟归家迟缓,而是深深挂念家中年迈的亲人。"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以春天生机勃勃的萱草生长,反衬出家中无人照料的寂寥,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远方游子的深深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