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出处:《张鳌诗》
宋 · 周紫芝
曹瞒举汉鼎,一目窥九州。
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
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
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
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
公今骑箕尾,笑谈阅千秋。
椿年亦细事,蚁梦轻封侯。
强侯公自出,矫矫亦此流。
作诗纪异事,誓将踵前脩。
愧乏大手笔,为公著嘉猷。
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
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
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
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
公今骑箕尾,笑谈阅千秋。
椿年亦细事,蚁梦轻封侯。
强侯公自出,矫矫亦此流。
作诗纪异事,誓将踵前脩。
愧乏大手笔,为公著嘉猷。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名为《张鳌诗》。诗中以张鳌为对象,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张鳌高尚人格和独特精神风貌的赞美。
首先,诗开篇即以“曹瞒举汉鼎,一目窥九州”起兴,将张鳌比作能洞察全局、胸怀天下的智者,暗示其非凡的见识和远见卓识。接着,“凌轹欺孤儿,大蒙口舌羞”则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张鳌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勇气和正直。
“左慈有道者,何为与之游”一句,借左慈这一道教高人,进一步强调张鳌的道德修养和智慧。随后,“堂堂清献公,盛德岂操俦”则直接赞美张鳌的高尚品德,将其比作清廉无私的清献公,显示其人格魅力。
“鳌乃元放徒,为公亦少留”通过引用元放这一历史人物,进一步描绘张鳌的超凡脱俗。而“了知高世士,至意俱难求”则表达了对张鳌深邃思想和独特见解的敬佩之情。
“先生两琴鹤,清节贯白头”以琴鹤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张鳌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表现其清高淡泊、坚守节操的形象。最后,“雅宜鸿宝书,取火遽自投”则通过对比,赞美张鳌的智慧和勇敢,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冷静和果敢。
整首诗通过对张鳌的多方面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个人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其崇高精神的深切敬仰。诗中运用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张鳌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