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三情旨颇似我,向二宋四及李大
三年偶忝西垣职,致身似得文章力。
感激思酬圣主恩,危言所以难缄默。
出入金门与玉堂,屡因狂直拜封章。
禦戎救旱无上策,言词不足动君王。
改官出职归郎署,粉围正秩惭叨据。
仍命淮阳颁诏条,元正不得与趋朝。
中书舍人捧宝策,加美徽称尊帝尧。
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
独有淮阳知郡吏,为典郡符蒙借紫。
閤门引谢正衙辞,撰日忽忽办行李。
都门柳色早春天,繁台寺中排祖筵。
离杯满劝不惜醉,醉别上马魂黯然。
客心易感须如是,回思故国三千里。
子云相如俱蜀人,我今五十君青春。
春秋鼎盛正清贵,我年渐似下坡轮。
下车犹未踰期月,官舍初经禁烟节。
残阳乍听吹角声,台榭梨花簇香雪。
独酌不欢何所为,孤怀无绪怀己知。
十八学士相念否,应笑骨凡格且卑。
地仙敢言谪仙宦,海槎却有上天时。
陈州去京地不远,莫惜音书来慰勉。
若得工夫可作歌,歌中言语不厌多。
毕三情旨颇似我,向二宋四及李大。
请与副阁王舍人,呈似此歌希唱和。
鉴赏
这首诗作于北宋时期,作者田锡是一位饱学之士,对文学和历史都有深厚的造诣。全诗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的政治抱负、个人情感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热忱。
诗中开篇即写“金殿尝闻金口言,词臣官职是神仙”,可见诗人曾在朝廷担任过文职,对于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权力中心的向往。紧接着,“三年偶忝西垣职,致身似得文章力”一句,则透露出诗人的仕途经历及其对于文学才能的自信。
接下来的“感激思酬圣主恩,危言所以难缄默”表达了诗人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朝廷中的直言真理,不避危险的情怀。随后的“出入金门与玉堂,屡因狂直拜封章”则描绘了诗人在宫廷中的活动,以及因为其直率性格而遭受的磨难。
中段,“禦戎救旱无上策,言词不足动君王”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切和担忧,同时也感慨于自己的言辞未能得到皇帝的重视。接着,“改官出职归郎署,粉围正秩惭叨据”一句,则写出了诗人仕途上的变动以及其对待这些变化的态度。
“仍命淮阳颁诏条,元正不得与趋朝”表明了诗人的使命和责任感,而“中书舍人捧宝策,加美徽称尊帝尧”则是对皇权的尊崇。紧接着,“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一句,则描绘了一场宫廷中的宴会,诗人作为翰林学士参与其中。
后半段诗中,“独有淮阳知郡吏,為典郡符蒙借紫”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其才能的肯定。随后的“閤门引谢正衙辞,撰日忽忽办行李”则写出了离别之情和准备远行的情景。
“都门柳色早春天,繁台寺中排祖筵”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紧接着,“离杯满劝不惜醉,醉别上马魂黯然”则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的一种预感和无奈。
“客心易感须如是,回思故国三千里”表达了诗人游子怀乡的情感,而“子云相如俱蜀人,我今五十君青春”则是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年龄的自省。紧接着,“春秋鼎盛正清贵,我年渐似下坡轮”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的衰老有着深刻的感慨。
“下车犹未踰期月,官舍初经禁烟节”则是对个人生活的一种写实,而“残阳乍听吹角声,台榭梨花簇香雪”则描绘了一幅秋末的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受。
最后,“独酌不欢何所为,孤怀无绪怀己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而“十八学士相念否,应笑骨凡格且卑”则是对同僚之间的情谊和互相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文学创作、友情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同时,这也是一首充满了深厚文化底蕴和个人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