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但祈神休,抑使顽懦奋
出处:《魏帝庙》
宋 · 陈造
佛狸岁未卯,志欲吞宇县。
当年江饮马,腥血浸淮甸。
无人饭耕牛,有井巢归燕。
至今阅遗史,为汝空饮恨。
缅想瓜步留,杀气缠吴分。
云何此山椒,遗像俨高殿。
无乃甘事雠,吴俗昧所见。
或复绵历久,后嗣忘敌怨。
冥漠彼有识,福汝吾敢信。
君看赵与薛,徇国冒祸衅。
魏侯继前躅,长呼死白刃。
胡不尸祝之,香火均远近。
岂但祈神休,抑使顽懦奋。
谁令决从违,引手适我愿。
当年江饮马,腥血浸淮甸。
无人饭耕牛,有井巢归燕。
至今阅遗史,为汝空饮恨。
缅想瓜步留,杀气缠吴分。
云何此山椒,遗像俨高殿。
无乃甘事雠,吴俗昧所见。
或复绵历久,后嗣忘敌怨。
冥漠彼有识,福汝吾敢信。
君看赵与薛,徇国冒祸衅。
魏侯继前躅,长呼死白刃。
胡不尸祝之,香火均远近。
岂但祈神休,抑使顽懦奋。
谁令决从违,引手适我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腥血:血腥之意,形容战争的残酷。
遗史:遗留的历史记录。
瓜步留:瓜步洲,地名,与战争有关的地点。
山椒:山巅,高处。
遗像:去世者的画像或雕塑。
甘事雠:甘心侍奉仇敌。
昧所见:不明事理,缺乏见识。
后嗣:后代子孙。
尸祝:祭祀死者。
顽懦:愚钝懦弱的人。
决从违:决定遵从或违背。
翻译
佛狸还未到卯年,野心勃勃欲吞并天下。当年他在长江边饮水让马,鲜血染红了淮河两岸。
无人喂养耕田的牛,只有燕子在废弃的井边筑巢。
至今翻开历史残卷,只为你的遗恨空悲叹。
遥想瓜步洲的往事,杀气弥漫吴地边境。
为何这山巅之上,佛狸的塑像仍立于高大殿堂?
难道他甘心侍奉仇敌,吴地风俗不明此理。
或许时间久远,后人已忘记敌对的仇恨。
那些深思的人,我相信他们会赐福予你。
你看赵国和薛国,为了国家不顾生死招致灾祸。
魏侯继承先人的足迹,大声呼喊着赴死在刀剑之下。
为什么不祭祀他,无论是远是近都应供奉香火。
不仅是祈求神明庇佑,更是激励怯懦者奋发向前。
是谁决定顺从或违背,满足了我的心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魏帝庙》,通过对魏帝庙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沉思和对忠勇精神的赞扬。首句“佛狸岁未卯,志欲吞宇县”暗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野心勃勃,他的侵略行动曾给江南地区带来深重灾难。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江饮马”、“腥血浸淮甸”等形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
诗人感慨“无人饭耕牛,有井巢归燕”,揭示战乱后的荒凉景象,无人耕种,连燕子都找不到安家之处。他反思历史,认为后人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勿忘仇恨,如“缅想瓜步留,杀气缠吴分”。
然而,庙中的魏帝遗像依然庄严肃穆,诗人质疑人们是否真正理解其忠诚与牺牲的意义,“无乃甘事雠,吴俗昧所见”。他进一步指出,这种遗忘可能导致后代忘记敌我之间的恩怨,因此呼吁人们应该铭记先烈,如赵与薛、魏侯等人,他们的英勇行为应当被尊崇和祭祀。
最后,诗人提出疑问:“谁令决从违,引手适我愿?”这是对决策者责任的追问,希望人们能从中汲取力量,激发勇气,而不是仅仅祈祷神灵庇佑。整首诗以历史为镜,寓言深刻,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