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义士莫向江南行,尸祝家家正寒食全文

义士莫向江南行,尸祝家家正寒食

出处:《读孤愤集
明 · 戚继光
独夜秉青藜,往迹何历历。
有恨拂龙泉,生不与时适。
古来兴废事,掩卷三太息。
呜呼少保冤,九州目所击。
书空徒咨嗟,谁为吁天策?不知后世人,视今何如昔。
义士莫向江南行,尸祝家家正寒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的《读孤愤集》。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冤屈之人的同情。首句“独夜秉青藜,往迹何历历”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阅读的情景,通过“青藜”这一古代照明工具,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孤独的氛围。接着,“有恨拂龙泉,生不与时适”两句,借龙泉剑表达内心的愤慨与无奈,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法施展抱负。

“古来兴废事,掩卷三太息”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每一次合上书卷,都忍不住发出三次叹息。接下来,“呜呼少保冤,九州目所击”直接点明了对某位被冤枉的官员(可能是指明朝的少保)的深切同情,认为他的冤屈激起了全国的公愤。

“书空徒咨嗟,谁为吁天策?”表达了诗人面对不公时的无力感和对正义缺失的忧虑,问世间又有谁能为受害者申诉,寻求天理昭彰。最后,“不知后世人,视今何如昔。义士莫向江南行,尸祝家家正寒食。”这两句既是对未来的担忧,也提醒义士们在乱世中要谨慎行事,因为即使在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在祭祀先人,但社会的动荡并未因此而平息。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公正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