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出处:《戏王安国》
宋 · 吴处厚
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
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处厚对王安国的戏谑之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王安国才华与外表之间反差的幽默调侃。
首先,“飞卿昔号温钟夔,思道通俛还魁肥”两句,以唐代诗人温庭筠(飞卿)和宋代诗人苏轼(思道)为例,通过“温钟夔”和“魁肥”的形象比喻,既赞美了温庭筠的才华,也暗示了苏轼的身材特点,巧妙地将两位诗人联系起来,为下文的对比埋下伏笔。
接着,“江淹善啖笔五色,庾信能文腰十围”两句,进一步通过典故来描绘王安国的才华。江淹以擅长写五色之笔而闻名,庾信则以文采斐然著称,这里用“善啖笔五色”和“能文腰十围”来形容王安国的文采出众,同时也暗含着对王安国身材的调侃。
“只知外貌乏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两句则是全诗的核心,通过“粉泽”和“珠玑”的对比,强调了王安国内在才华的丰富与外在形象的平凡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王安国才华的赞赏和对其个人形象的善意玩笑。
最后,“相逢把酒洛阳社,不管淋漓身上衣”两句,描绘了一幅轻松愉快的画面,王安国与友人在洛阳社相聚,饮酒畅谈,不拘小节,展现出其洒脱自在的一面。这种对王安国性格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他的立体形象的刻画,使得整个诗作不仅有对才华的赞美,还有对个性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巧妙的对比以及轻松诙谐的语言风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不失风趣的王安国形象,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相互欣赏、彼此调侃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