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我千金裘,共醉千钟酒
出处:《行路难送可大》
明 · 于慎行
典我千金裘,共醉千钟酒。
何处正愁人,月落青门柳。
长跪问行子,君今何所之。
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
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
南去渡长河,津梁隔阂生风波。
蛟龙出游云雨多,雷公砰訇奈若何。
行路难,难未已,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
何处正愁人,月落青门柳。
长跪问行子,君今何所之。
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
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
南去渡长河,津梁隔阂生风波。
蛟龙出游云雨多,雷公砰訇奈若何。
行路难,难未已,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
鉴赏
这首《行路难送可大》是明代诗人于慎行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深切关怀。
开篇“典我千金裘,共醉千钟酒”,以豪迈之气渲染离别的氛围,主人公愿意典当珍贵的衣物,与友人共享美酒,表达出深厚的情谊。接着“何处正愁人,月落青门柳”一句,借景抒情,月落柳梢,营造出一种凄清的离别景象,将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长跪问行子,君今何所之”,诗人以一种庄重的姿态询问友人此去的目的地,流露出对友人旅途安危的关切之情。随后,“海风五六月,岂是客游时”一句,提醒友人在恶劣的季节出行并非明智之举,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忧虑。
“北上太行坂,羊肠诘曲何时返”描绘了友人即将面对的艰难旅程,北上的太行山道路崎岖,难以预测何时能归。接下来,“南去渡长河,津梁隔阂生风波”则预示了友人南行时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渡过长河,两岸相隔,波涛汹涌。
“蛟龙出游云雨多,雷公砰訇奈若何”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的旅途比作蛟龙在风雨中游弋,雷声轰鸣,暗示旅途中的不可预测性和危险性。最后,“行路难,难未已,何当与子浮沧溟,一挂长风三万里”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感慨,并寄希望于未来能够与友人一同遨游大海,乘风破浪,象征着对友谊的永恒追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离别和旅途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