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出处:《逍遥翁溪亭》
唐 · 王建
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
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
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逍遥翁:自在悠闲的老者。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帝:指皇帝。
溪名:溪流的名字。
车马:代指来访的客人。
借问:询问。
子孙:后代。
因选:因为选拔、考试。
稀疏:稀少,不密集。
野竹:野外生长的竹子。
移折:被移动或折断。
零落:散乱,凋落。
蕉花:芭蕉的花。
无主:没有主人的。
青山:青翠的山。
何所直:值什么,有什么价值。
卖供官税:卖出以缴纳官府的税。
不如灰:比喻完全失去价值,甚至不如变成灰烬。
翻译
闲适老翁在这里徘徊,皇帝改了溪流的名字并建起了石台。每到春天,车马常来探询,子孙们因为选拔考试暂时回来。
稀疏的野竹被人移动折断,零落的芭蕉花在雨中绽放。
这无主的青山价值几何?不如变卖缴税,免得它化为灰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山中构筑居所的情景。诗人通过“逍遥翁在此裴回,帝改溪名起石台”两句,展现了这种生活方式的自在与超脱,"车马到春常借问,子孙因选暂归来"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不时的思念。
接下来的“稀疏野竹人移折,零落蕉花雨打开”两句,以生动的景象描写了山中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孤寂。"无主青山何所直,卖供官税不如灰"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勾勒出一位隐逸者在大自然中的自得其乐与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