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悲,刀拔削
出处:《荆卿失匕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风潇潇,水灂灂,马嘶燕都夜生角。
壮士悲,刀拔削。
徐娘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
先王地下汗如雨,匕机一失中铜柱。
后客不来可奈何,十三小儿面如土。
击筑复击筑,壮士渐离重矐目。
仓君仓君亦何为,博浪沙走千金椎。
君不见镐池君,璧在水,龙腥忽逐鱼风起。
于乎刺客死,君王不用买侠才,留取千金买方士。
壮士悲,刀拔削。
徐娘匕,尺八铦,函中目光射匕尖。
先王地下汗如雨,匕机一失中铜柱。
后客不来可奈何,十三小儿面如土。
击筑复击筑,壮士渐离重矐目。
仓君仓君亦何为,博浪沙走千金椎。
君不见镐池君,璧在水,龙腥忽逐鱼风起。
于乎刺客死,君王不用买侠才,留取千金买方士。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荆卿失匕歌》,以荆轲刺秦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风声、水声、马嘶和人物情绪,展现了那个历史瞬间的紧张与悲壮。"风潇潇,水灂灂"以自然环境烘托气氛,"马嘶燕都夜生角"点出深夜的肃杀。"壮士悲,刀拔削"直接刻画了荆轲的决绝与悲壮,"徐娘匕,尺八铦"则暗示了匕首的锋利。
"函中目光射匕尖"写出荆轲对任务的专注,"先王地下汗如雨"则象征着秦王的恐惧。"匕机一失中铜柱"描述了刺杀未果的遗憾,"后客不来可奈何"表达出失败后的无奈。"击筑复击筑"引用高渐离的音乐,强化了悲壮的氛围,"壮士渐离重矐目"描绘了渐离的激愤。
最后,诗人借"仓君仓君"和"博浪沙走千金椎"的历史典故,再次强调刺客的决心和壮志,以及秦始皇对刺客的防范。"镐池君"和"璧在水"的比喻,暗示了秦始皇的贪婪和刺客的悲剧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再现了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的紧张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