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间曾脱死,不意各年高
出处:《喜宗兄端叟再会武林还暨阳二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兵间曾脱死,不意各年高。
未觉才全尽,犹能气颇豪。
有诗尝互看,无酒可同遨。
吴越相思梦,谁云隔夜涛。
未觉才全尽,犹能气颇豪。
有诗尝互看,无酒可同遨。
吴越相思梦,谁云隔夜涛。
注释
兵间:战场。脱死:逃脱死亡。
年高:年岁已大。
才全尽:才华耗尽。
气颇豪:豪情依旧。
诗:诗歌。
酒:美酒。
遨:畅游。
吴越:古代中国地区名,分别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
相思梦:思念的梦境。
隔夜涛:隔夜的江涛,象征距离遥远。
翻译
曾在战场中侥幸逃脱死亡,没想到我们都已年迈。才华并未完全消磨,依然保持着豪情壮志。
曾经我们常常互相赏诗,却无酒可以共享。
虽然相隔吴越两地,但梦境中依然能相互思念,谁能说这阻隔只是夜晚的波涛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经战乱、身处兵间的将领,虽然曾几次死里逃生,却不料时光飞逝,自己也逐渐步入老年。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即便能力尚存,但已大不如前。不过,这种情绪并未影响到诗人的豪迈气概。诗中还提及与友人互相赏析诗歌,却因缺乏美酒而无法尽情享受这份乐趣。
“吴越相思梦,谁云隔夜涛。”这一句,则是借用古代吴越之地相隔千山万水,而彼此思念的人,如同隔夜即成巨涛的比喻,形容思念之深,距离之远。这里,诗人通过这种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难得的聚首时光的一种珍惜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经历、情感寄托以及哲理思考于一体的诗篇。通过对往昔战乱和现今岁月的反思,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疏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