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出处:《塔子矶》
宋 · 陆游
塔子矶前艇子横,一窗秋月为谁明。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
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
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塔子矶:地名,位于长江边。艇子:小船。
秋月:秋季的月亮。
年年恨:每年的遗憾或愁绪。
白发:指代年龄增长和岁月流逝。
七泽:古代对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总称。
九歌:屈原的诗歌集。
遗声:遗留下来的哀怨声音或影响。
拨乱:治理乱世。
夜半潮平:深夜时分潮水退去后的平静。
意未平:心情未能平静。
翻译
塔子矶前,小船停泊,一扇窗户映照着秋天的月亮,为谁而明亮。青山依旧,每年的遗憾并未减少,白发却一天天无端地增添。
广阔的湖泽已不再是过去的故乡,九歌的哀怨旋律似乎仍有回响。
自古以来,面对乱世并非没有对策,但深夜潮水虽平,我的心情仍未平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塔子矶》,描绘了塔子矶前的夜晚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首句"塔子矶前艇子横",画面简洁,塔下江面停泊着小舟,营造出宁静而孤寂的氛围。"一窗秋月为谁明",借秋月寓意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不知这明亮的月光是为谁而照。
接下来的两句"青山不减年年恨,白发无端日日生",通过青山与白发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难以排解的愁绪。"七泽苍茫非故国,九歌哀怨有遗声",诗人将眼前景色与古代楚辞中的哀歌相联,寄寓了对往昔繁华不再、国家衰败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古来拨乱非无策,夜半潮平意未平",诗人承认历史上总有办法应对乱世,然而自己心中的忧虑和不平并未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减,潮水虽平,心潮却依然澎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陆游深沉的历史感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