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济惠通,涓滴不敢掬
出处:《璿玑泉》
清 · 颜伯珣
巨峰划中陂,东南无半麓。
中有百溪流,上有十丈瀑。
势割朱夏长,寒刮亭午目。
遂使神鬼工,中园得渗漉。
青天振飞响,殷雷转岩木。
谁寻从来源,汉使终往复。
此地济惠通,涓滴不敢掬。
明禁三百年,沟洫废为陆。
匠心理独成,凿井原山腹。
周蔽㟏岈嶂,窟藏环斗轴。
牵牛咫尺内,运如璿玑速。
洞掣玄冥宅,浩落珠万斛。
支分各汇陂,南走石池澳。
欻解抱瓮忧,滋生赖溪竹。
凫鹥日满梁,鲂鲤亦渐育。
匪直群类蕃,黄茂锡嘉谷。
济兖水利亡,旱虐时反覆。
狃俗自乏术,天岂罪饘粥。
乃知神禹功,润泽在四渎。
近者淮泗间,机法颇赢缩。
颍川虹饮筒,用乖文可读。
此志竟寥寥,栖托同麋鹿。
云水杳冥去,窈窕成春服。
缅昔辋川人,遗篇临池录。
中有百溪流,上有十丈瀑。
势割朱夏长,寒刮亭午目。
遂使神鬼工,中园得渗漉。
青天振飞响,殷雷转岩木。
谁寻从来源,汉使终往复。
此地济惠通,涓滴不敢掬。
明禁三百年,沟洫废为陆。
匠心理独成,凿井原山腹。
周蔽㟏岈嶂,窟藏环斗轴。
牵牛咫尺内,运如璿玑速。
洞掣玄冥宅,浩落珠万斛。
支分各汇陂,南走石池澳。
欻解抱瓮忧,滋生赖溪竹。
凫鹥日满梁,鲂鲤亦渐育。
匪直群类蕃,黄茂锡嘉谷。
济兖水利亡,旱虐时反覆。
狃俗自乏术,天岂罪饘粥。
乃知神禹功,润泽在四渎。
近者淮泗间,机法颇赢缩。
颍川虹饮筒,用乖文可读。
此志竟寥寥,栖托同麋鹿。
云水杳冥去,窈窕成春服。
缅昔辋川人,遗篇临池录。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颜伯珣的《璿玑泉》描绘了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巨峰为中心,周围有百溪流汇入,瀑布高悬,气势非凡。泉水不仅切割了夏日的炎热,还带来清凉,仿佛神鬼之力所造,滋养着周围的土地。诗人追溯到汉使探寻水源的历史,强调了此地水源的重要性,它曾济世惠民,但历经岁月变迁,沟渠废弃,唯有巧匠凿井于山腹,泉水犹如运转的璇玑般迅速。
泉水穿过深邃的洞穴,流量巨大,如同万斛明珠倾泻,分支汇入陂池,滋养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鱼鸟繁多,谷物丰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淮泗等地的水利工程有所兴衰,而此处的璿玑泉则显得寂寥无人问津。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水利工程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未能充分重视水资源的反思。
最后,诗人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个人的渺小,如同辋川人一般,将这些感慨寄托于诗篇之中,伴随着云水远去,留下的是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水利资源的敬畏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