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出处:《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唐 · 罗隐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珍重綵衣归正好,莫将闲事系升沈。
天子爱才虽仄席,诸生多病又沾襟。
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珍重綵衣归正好,莫将闲事系升沈。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赋成:创作出的诗篇。无处换黄金:无比珍贵,无法用金钱衡量。
越吟:古代越地的诗歌风格。
天子:皇帝。
仄席:平凡的职位。
沾襟:泪水打湿衣襟,形容情绪激动。
柳攀:柳树攀绕。
灞岸:古代长安附近的河流名。
狂遮袂:疯狂地缠绕衣袖。
水忆:水面回忆起。
池阳:地名,可能指有美丽池塘的地方。
渌满心:心中充满对池阳的绿色的怀念。
珍重:珍惜。
綵衣:彩绘的衣服,这里代指美好的生活。
升沈:升职或降职,仕途的起伏。
翻译
无法用黄金换取的诗篇,却在春风中唤醒了越地的吟唱。尽管天子虽身处平凡之位,却深爱人才,而学子们多病,情感又常常湿润衣襟。
柳树在灞桥岸边疯狂地缠绕衣袖,水面回忆起池阳的碧绿,心中充满思念。
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归来吧,不要让琐事牵绊你的升迁沉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所作,名为《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才华与健康的珍视。
“赋成无处换黄金”一句,通过对黄金无法交易的比喻,强调了诗人对于友人才华的重视。接着,“却向春风动越吟”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这般美好的季节中,对友人的祝福之情。
“天子爱才虽仄席”一句,说明了皇帝对人才的喜爱,即便是身处低微之位的人也会得到发现和重用。紧接着,“诸生多病又沾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们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因为“诸生”即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他们往往因为备考的辛劳而身患疾病。
“柳攀灞岸狂遮袂”这一句,通过对柳树随风摇曳、枝条交错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紧接着,“水忆池阳渌满心”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最后,“珍重綵衣归正好,莫将闲事系升沈”一句,诗人在提醒友人要珍惜自己辛勤备考所得成果,不要让无关琐事影响自己的进退。这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士子应试之路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罗隐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还透露出唐代士大夫对于科举、才华与健康等主题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