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出处:《古诗后十九首》
明 · 李攀龙
良会属今日,弹筝倚新声。
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
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
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唱苦令神伤,三变不可盈。
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
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
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
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
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
鉴赏
这首诗名为《古诗后十九首(其四)》,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良会之日的欢聚场景,通过弹筝、唱歌等细节,营造出一种情感丰富的氛围。然而,随着音乐的变换和情感的起伏,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良会属今日”,开篇点明聚会的珍贵时刻。“弹筝倚新声”、“唱苦令神伤”,音乐与歌声交织,引发内心的触动与哀愁。“三变不可盈”,音乐的变化难以满足,暗示情感的复杂与难以言表。“中曲忽自置,踯躅一再行”,音乐的突然中断,让人在徘徊中思考。“欲因更促柱,难为听者情”,诗人试图调整节奏以适应听众的情感,却感到力不从心。“人生局一世,悠悠终何成”,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要路多坎坷,先秋惨其荣”,比喻人生之路充满艰难险阻,即使在最辉煌的时刻也可能遭遇不幸。“来者率如此,焉知千岁名”,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担忧,以及对永恒名声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音乐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忧虑。语言深沉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复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深刻而独特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