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出处:《送友人下第游边》
唐 · 贯休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失意:遭遇挫折或不如意。穷边:荒凉偏远的地方。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晚春:春季的后期。
黑山:可能指有战争或阴森气氛的山。
霞不赤:晚霞不再鲜红。
鬼随人:形容环境阴森,似有鬼魅伴随。
角咽:号角声低沉。
胡风:北方或异族的风,此处可能指战事。
沙昏:沙漠中的天色昏暗。
碛月:沙漠中的月亮。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至公:极公正无私。
回首:回头看。
因循:沿袭旧习,不求变革。
翻译
失意之人远离家乡,独自来到偏远的城池,正值暮春时节。黑山上的晚霞不再红艳,白昼中鬼魅仿佛随人出没。
号角声在寒风中颤抖,沙漠中的月色显得格外昏暗。
在清明的时代,公正犹存,回头时切勿因循守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和边塞的萧瑟气氛。"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以及对远行朋友的不舍。"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则形象地描绘出边疆的荒凉和神秘,同时也暗含着一种超自然的恐惧。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中的"角咽胡风"指的是来自北方草原的强烈干燥风暴,而"沙昏碛月新"则是对荒凉边塞之夜的描写,月亮在这片广阔而孤独的土地上显得格外清冷。
最后两句"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传达了一种警示或劝告,即在光明正大的时代,即使面对离别和挑战,也不要停滞不前,要勇往直前,不要因为过往的经历而徘徊。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以及人在这种环境下的微小与无力。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坚持和前行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