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哀吟敌晓鸡,行藏无玷白于圭
出处:《次韵和史馆丁学士赴阙书怀见示》
宋 · 王禹称
清夜哀吟敌晓鸡,行藏无玷白于圭。
阳春寡和人传郢,肉味都忘子在齐。
绝俗文章终远大,循资班列暂卑栖。
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
阳春寡和人传郢,肉味都忘子在齐。
绝俗文章终远大,循资班列暂卑栖。
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哀吟:悲伤地吟唱。晓鸡:清晨的鸡鸣声。
阳春:比喻美好的时代或才华出众之时。
郢:古代楚国的都城,此处代指有才华的人聚集的地方。
齐:古代诸侯国,此处可能象征远离故乡。
循资:按资历或才能晋升。
班列:官职的等级序列。
鸾皇:传说中的神鸟,象征高贵。
燕雀: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翻译
深夜悲歌胜过晨鸡鸣叫,行为品德纯洁如圭无暇。在阳春时节,你的才华鲜有人能理解,即使身处齐国,对美食也已忘怀。
你的超凡文章必将流传长远,虽然暂时位列低微,但晋升之路广阔。
期待你展翅高飞,如同凤凰振羽,那时人们才会明白,你远非燕雀可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夜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篇“清夜哀吟敌晓鸡”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悲凉的夜晚景象,诗人在这宁静之中思念着明天即将到来的日出时分,那时晨鸡报晓,夜晚的寂寞即将逝去。"行藏无玷白于圭"则是对品德高尚、行为纯洁的赞美,比喻自己的行为如同白玉般无瑕。
接着,“阳春寡和人传郢”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春光中人们互相传诵古籍的情景感到不多,这里“寡和”意味着和谐的声音稀少,"人传郢"则是对这种文化传承的渴望。"肉味都忘子在齐"则用了一个比喻,表明诗人的精神追求已超越了世俗的物欲享受,就如同儿童在学习中忘记了肉食的滋味。
"绝俗文章终远大"显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极高的追求和理想,这里的“绝俗”意味着超脱凡尘,而“文章终远大”则是对作品永恒价值的肯定。"循资班列暂卑栖"则表达了一种暂时屈居下位、等待机会的处境,诗人在这里自谦自己的现状。
最后,“看君更刷鸾皇翼,一举方知燕雀低”通过比喻手法,赞美对方如同清洗了神鸟凤凰之翼一般,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而自己则如同燕雀般微不足道。一旦对方展现出真才实学,诗人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春光、文章、个人境遇等主题的抒发,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