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出处:《送郑寂上人南行》
唐 · 许浑
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
离怨故园思,小秋梨叶红。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
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
离怨故园思,小秋梨叶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儒家:指儒家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释子:和尚,此处指信仰佛教的人。
支公:东晋高僧支遁的尊称,此处代指高僧或佛法。
心出是非外:意即心灵超越了世俗的对错争执。
迹辞:行为上避开,这里指不参与。
荣辱:荣耀与耻辱,代表世俗的名利评价。
锡:僧人的手杖,也称锡杖。
秦岭:中国中部的山脉,此处用以描绘环境的清冷与偏远。
杯急:形容饮酒快速,也可能暗示心情急切。
楚江:古时对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称呼,此处借指广阔的江面和强劲的风。
离怨:离别的愁怨。
故园思:对故乡的思念。
小秋:初秋,秋天刚开始的时候。
梨叶红:梨树叶子变红,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隐含着时光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翻译
儒家门下有位僧人,年轻时学习支公的佛法。他的心境超脱于世俗是非之外,行为举止远离荣辱之境。
僧人的锡杖在寒冷的秦岭月光下闪耀,饮酒的杯子在楚江风中急促举起。
离别故土的忧怨勾起了对家园的思念,初秋时节,梨树叶子已泛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位学者郑寂上人的送别之情。儒家有释子,指的是儒家弟子中有一人名叫释子,年少时便跟随支公学习。这两句表明了郑寂上人的学术根底和他的修养。
“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这两句则展示了他在社会交往中的态度,他的心思超脱于世间的是非之争,而他的言行却能在荣誉与耻辱之间找到平衡点。
接下来的两句“锡寒秦岭月,杯急楚江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郑寂上人即将踏上的旅途和他内心的急促情绪。秦岭之月,象征着清冷与高洁;而楚江之风,则透露出一种急迫感。
最后两句“离怨故园思,小秋梨叶红。”表达了诗人对郑寂上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他即将离开的故土所怀抱的深厚情感。小秋时节,梨叶转红,更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学术修养、内心世界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送别之情和对未来旅途的期待与祝愿。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送行,也是对郑寂上人精神追求的一种肯定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