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全文

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

明 · 林光
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
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登严州北高峰圆通院》描绘了登山后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视觉和嗅觉意象,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景色变换和内心体验。

首句“巉岩历尽到山门”,开篇即以“巉岩”形容山路的崎岖险峻,通过“历尽”二字,强调了登山的艰辛过程,最终到达了山门。这一句既描绘了登山的艰难,也预示了即将展开的美景。

接着,“万木丛边酒一樽”,在茂密的树林间,诗人找到了一处静谧之地,准备饮酒小憩。此处的“万木丛边”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霜叶步穿僧径滑”一句,通过“霜叶”和“僧径”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行走于这样的小径上,每一步都可能留下滑腻的痕迹,增加了登山过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松香烟绕谷云屯”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谷间的景象。松树散发的香气与缭绕的云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里的“云屯”形象地表现了云雾聚集的状态,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两句,分别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富春山如同螺壳般层层叠叠,展现出山脉的连绵不绝;而丁字溪则像一条细长的线条蜿蜒在山脚下,勾勒出水道的形态。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地理景观的多样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胜处未经欧九眼,欲将佳致与谁论”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独享之感。这里的“欧九”可能是对古代文人的一种隐喻,意味着这些美景还未被广泛知晓或欣赏。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分享这份发现的喜悦,但又意识到这种美好可能难以言传,只能留在心中。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和沿途景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