蓍从上蔡无真种,图到希夷有别传
出处:《点易台八首答张侍御汝立》
明 · 邵宝
观水长怀子在川,衣冠时向古坛前。
蓍从上蔡无真种,图到希夷有别传。
客送屐声云里径,僧将瓢影月中泉。
閒来准拟忘言久,莫问新诗月几篇。
蓍从上蔡无真种,图到希夷有别传。
客送屐声云里径,僧将瓢影月中泉。
閒来准拟忘言久,莫问新诗月几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邵宝所作的《点易台八首答张侍御汝立》的第八首。邵宝以山水为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易学的独到见解。
首联“观水长怀子在川,衣冠时向古坛前”,诗人站在水边,思绪飘向了历史的长河,仿佛看到了孔子在川边沉思的情景,同时也联想到古代文人雅士常在古坛前吟诵诗文的情景,表达了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与追忆。
颔联“蓍从上蔡无真种,图到希夷有别传”,这里运用了易学中的象征手法,“蓍”指占卜用的草,代表了易学的神秘与古老;“上蔡”是易学中的一种流派,暗示易学的复杂与多元;“希夷”则指向了道家哲学,表明易学与道家思想的融合。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揭示了易学的精髓在于其独特的传承与解读方式。
颈联“客送屐声云里径,僧将瓢影月中泉”,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客人在云雾缭绕的小径上行走,僧人在月光下倒映在泉水中的瓢影,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尾联“闲来准拟忘言久,莫问新诗月几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易学的深入理解,以及对语言表达的超越。在闲暇之时,他希望能够长久地沉浸在自然与易学的奥秘之中,享受那份宁静与和谐,而不愿被文字所束缚,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和谐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易学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