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连义不帝西秦,拔宅逃来住海滨
出处:《怀扬通州 其四》
宋 · 文天祥
仲连义不帝西秦,拔宅逃来住海滨。
我亦东寻烟雾去,扶桑影里看金轮。
我亦东寻烟雾去,扶桑影里看金轮。
注释
仲连: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以智谋和不仕二主而闻名。帝西秦:成为秦国的帝王。这里指屈从于秦国统治。
拔宅:带着整个住宅一起迁移,形容行动彻底。
海滨:海边,指远离政治中心的地方。
扶桑:神话中的大树,古人认为东方日出处有扶桑树,后常用来象征东方或远方。
金轮:原指佛教中的太阳神,这里借指太阳。
翻译
鲁仲连不屑于做秦国的臣子,他带着家眷逃到海边居住。我也向东边寻找那如梦如幻的地方,想在扶桑树下观赏太阳的升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悲凉感慨。
“仲连义不帝西秦”,这里的“仲连”指的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代表苏秦,他曾试图联合六国抗衡强秦,但最终未能实现。诗人通过这个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无力感和悲哀。
“拔宅逃来住海滨”,诗人因政治理想无法施展,只得放弃原有的生活基础(拔宅),流亡到远离内陆的海边地区(住海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失意与漂泊之感,反映出诗人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所面临的个人困境。
“我亦东寻烟雾去”,诗人自比为追寻远方烟雾的行者,可能是在寻找心中的理想或是精神寄托。这里的“东寻”可能指的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也即是朝着光明和希望的方向前进。
“扶桑影里看金轮”,“扶桑”在古代神话中是一种东方日出之处的树木,常用来象征东方或太阳。诗人通过“扶桑影里看金轮”的意象,把目光投向了那代表着希望和光明的“金轮”,可能是太阳,也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美好愿景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遭遇相结合,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悲凉感和坚定的理想追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此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