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
宋 · 陆游
半世吴松理钓丝,蜀山著脚岂前知。
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
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
劳生未尽能重到,应扫流尘读此诗。
云堂已散三三众,卵塔空寻点点师。
戴雪数峰临峭绝,浮花一水舞沦漪。
劳生未尽能重到,应扫流尘读此诗。
注释
半世:大半辈子。吴松:吴淞江。
理钓丝:专心钓鱼。
蜀山:四川的山。
岂前知:是否预知。
云堂:僧侣居住的堂舍。
三三众:众多僧侣。
卵塔:小塔,可能指僧舍。
点点师:零星的法师。
戴雪:覆盖着雪。
峭绝:陡峭险峻。
浮花:水上漂浮的花朵。
沦漪:水波荡漾。
劳生:忙碌的生活。
重到:再次来到。
流尘:尘埃。
读此诗:阅读这首诗。
翻译
半生在吴淞江边专心垂钓,是否预知未来会在蜀地山中踏足。云堂中的僧侣已经散去,寻找那些零星的法师也无果。
戴着雪花的山峰陡峭峻立,水上漂浮的花朵随波荡漾。
忙碌一生未能再来此地,应当拂去尘埃,静心品读这首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半生在吴松忙碌之余,偶然造访蜀地灵鹫寺的经历。他感叹人生短暂,寺中僧众已散,只有少数几位僧人如“卵塔空寻”的点点师,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稀疏。诗人站在山顶,眼前是戴着雪花的峻峭峰峦,水面则有浮花随波荡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诗人感慨万分,意识到自己劳碌一生,恐怕难以再次造访此地。他期待通过阅读这首诗,仿佛能扫去尘世的纷扰,重新体验那份内心的平静。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