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全文

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

出处:《答包舒庵
明 · 吕㦂
去天尺五仗云层,兵卫晨趋地位增。
宿望已归佳士口,苦吟那免俗人憎。
君今暂抱无家恨,我亦同为有发僧。
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吕㦂所作,名为《答包舒庵》。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包舒庵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首联“去天尺五仗云层,兵卫晨趋地位增”以夸张的手法,将诗人与友人的关系比作接近云端,犹如守护天庭的神兵,晨起时分,地位更加显赫,形象地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间的尊重。

颔联“宿望已归佳士口,苦吟那免俗人憎”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坚持。尽管在艺术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世俗的不解与非议,但诗人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以苦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

颈联“君今暂抱无家恨,我亦同为有发僧”进一步深化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共鸣。他们或许都曾有过孤独、彷徨的时刻,但彼此的理解和支持,如同僧侣般的心灵慰藉,让这份情感更加深沉。

尾联“为和诗篇成不寐,短窗残月下疏棂”则展现了诗人深夜仍在灯下挥毫泼墨的情景,窗外月色如水,光影斑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专注与忘我,也暗示了诗歌创作对于诗人而言,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世俗偏见时的坚韧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