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庐在其下,门巷常愔愔
如何鹓鹭间,白驹起遐心。
遥遥望故山,紫塞缭以深。
峰峦势交集,积翠千万寻。
园庐在其下,门巷常愔愔。
轩窗带流泉,花木久成阴。
舂秫足新酿,亦有书与琴。
终然恋魏阙,未忍投华簪。
平明奉朝退,粉署郁沈沈。
披襟坐高阁,独对西山岑。
爽气坐可致,尘虑安能侵。
勿云须吾土,始用穷登临。
异方苟同得,视古犹视今。
聊为招隐篇,往和岩中唫。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黄溍所作,名为《题杜左司西岩诗卷后》。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首句“吾闻古达士,大隐非山林”,开篇即点出主题,说明真正的隐士并非一定要遁入深山老林,他们可以在繁华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着,“如何鹓鹭间,白驹起遐心”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隐士比作在鹓鹭(群鸟)间的白驹,虽身处于喧嚣之中,却能激发出向往自由、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遥遥望故山,紫塞缭以深”描绘了隐士对故乡山川的思念之情,紫塞象征着遥远而神秘的故乡,其深邃的轮廓勾勒出一种既遥远又令人向往的意境。“峰峦势交集,积翠千万寻”进一步描绘了故乡山峦的壮丽景色,积翠形容山色之浓绿,千万寻则夸张地表现了山峰之高耸。
接下来的几句“园庐在其下,门巷常愔愔。轩窗带流泉,花木久成阴”细致地描绘了隐居之所的环境,园庐、门巷、轩窗、流泉、花木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展现出隐士生活中的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终然恋魏阙,未忍投华簪”表达了隐士虽然热爱隐居生活,但内心仍怀有对朝廷的眷恋,不愿完全放弃官场的荣华。“平明奉朝退,粉署郁沈沈”描述了隐士在清晨处理完政务后,回到官署的情景,粉署指官署,沈沈形容官署的庄重与威严。
“披襟坐高阁,独对西山岑”描绘了隐士在高阁上独自面对西山的情景,这里的“西山岑”可能是指诗人想象中的故乡或理想之地。“爽气坐可致,尘虑安能侵”表达了隐士在自然美景中获得心灵的净化,远离了世俗的烦恼与忧虑。
最后,“勿云须吾土,始用穷登临。异方苟同得,视古犹视今”强调了真正的隐逸并不局限于一地一土,只要心境达到,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聊为招隐篇,往和岩中唫”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呼唤那些渴望隐逸生活的人们,一起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