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超十九地,鬼神安在哉
出处:《登海蠃岩顶定舍利塔址》
明 · 释函是
三春风日丽,抠衣登重基。
千仞插青霄,八方蟠龙骊。
呵护自何年,乃以藏吾师。
妙高高不见,别峰长委蛇。
化城极西北,宝所良在兹。
渊源大东南,银河天上来。
顿超十九地,鬼神安在哉。
再涌金轮巅,负铁予宁辞。
稽首大觉尊,长跪遥致辞。
清净本如然,法化终无岐。
此山曾有无,天龙焉足知。
灵光曜今日,云烟犹昔时。
星日绕檐楹,幢铃摇须弥。
多子谁后先,万古将不疑。
稽首大觉尊,天宇空恢恢。
千仞插青霄,八方蟠龙骊。
呵护自何年,乃以藏吾师。
妙高高不见,别峰长委蛇。
化城极西北,宝所良在兹。
渊源大东南,银河天上来。
顿超十九地,鬼神安在哉。
再涌金轮巅,负铁予宁辞。
稽首大觉尊,长跪遥致辞。
清净本如然,法化终无岐。
此山曾有无,天龙焉足知。
灵光曜今日,云烟犹昔时。
星日绕檐楹,幢铃摇须弥。
多子谁后先,万古将不疑。
稽首大觉尊,天宇空恢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海蠃岩顶,目睹定舍利塔址的壮丽景象,以及对佛教圣物的虔诚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比喻和宗教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三春风日丽,抠衣登重基”描绘了春日温暖、阳光明媚的景象,诗人穿着整齐,攀登至高处,预示着对神圣之地的向往与尊敬。接下来的“千仞插青霄,八方蟠龙骊”,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定舍利塔址的高耸入云,如同盘旋的龙,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
“呵护自何年,乃以藏吾师”表达了对塔内所藏佛教大师遗物的敬畏之情,暗示了塔的历史悠久与重要性。接下来的“妙高高不见,别峰长委蛇”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塔的高峻与周围山峰的蜿蜒曲折,进一步渲染了其独特地位。
“化城极西北,宝所良在兹”点明了塔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其作为佛教圣地的价值。而“渊源大东南,银河天上来”则以银河的广阔与源头的深远,象征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
“顿超十九地,鬼神安在哉”表达了对佛教超脱世俗、直指心灵境界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佛教对宇宙万物的洞察力。接下来的“再涌金轮巅,负铁予宁辞”可能是指再次显现的佛法光辉,以及对信仰的坚定与无畏。
“稽首大觉尊,长跪遥致辞”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最高智慧的尊敬与膜拜,以及内心的谦卑与虔诚。最后的“清净本如然,法化终无岐”强调了佛教追求内心清净、法门统一的理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宗教象征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神圣之地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佛教教义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