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溃潼关恨不禁,那堪覆辙又重寻
出处:《吊孙白谷尚书并题遗像》
清 · 焦友麟
兵溃潼关恨不禁,那堪覆辙又重寻。
恩深不共熊袁死,事去难收贺左心。
夜雨行营悲冷灶,秋风战血上衣襟。
羽书莫怨飞催急,天意苍茫叹到今。
恩深不共熊袁死,事去难收贺左心。
夜雨行营悲冷灶,秋风战血上衣襟。
羽书莫怨飞催急,天意苍茫叹到今。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焦友麟所作,标题为《吊孙白谷尚书并题遗像(其一)》。诗中表达了对孙白谷尚书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沉痛反思。
首句“兵溃潼关恨不禁”,描绘了孙白谷在潼关战役中的失利,诗人对此深感痛惜,未能阻止败局的发生。次句“那堪覆辙又重寻”进一步强调了对历史教训未能吸取的遗憾,暗示了类似失败的再次发生。
第三句“恩深不共熊袁死”,通过熊袁之死的典故,表达了孙白谷对国家的深厚忠诚和付出,然而结局却未能与他们一同保全。第四句“事去难收贺左心”则揭示了事态无可挽回,连贺左这样的人物也无法改变孙白谷的命运。
第五、六句“夜雨行营悲冷灶,秋风战血上衣襟”,通过描绘凄凉的战场景象,展现了孙白谷临危不惧、英勇奋战的形象,他的鲜血染红了衣襟,令人悲从中来。
最后两句“羽书莫怨飞催急,天意苍茫叹到今”,诗人感叹命运无常,即使紧急的军情文书也无法改变天意,只能发出对苍茫天意的深深叹息。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孙白谷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忠臣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