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
出处:《送王虹友归太仓》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病中才一望容辉,岂谓残年便送归。
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
岭头诗卷梅花瘦,吴下扁舟木叶稀。
天路雁行飞已尽,羡君唯守钓鱼矶。
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
岭头诗卷梅花瘦,吴下扁舟木叶稀。
天路雁行飞已尽,羡君唯守钓鱼矶。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送王虹友归太仓》。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感慨与不舍之情。
首联“病中才一望容辉,岂谓残年便送归”,诗人以自身病中之态,遥望友人归乡的容光,却没想到自己即将步入晚年,不得不面对友人的离去。这里既有对友人归乡的喜悦,也有对自己老去的无奈和伤感。
颔联“作客只今多白眼,旧家何处问黄扉”,“白眼”常用来形容对世事的不满或对人世的冷漠,这里指诗人作为客居他乡之人,面对世事多有不平。而“黄扉”则象征着官府或权力中心,诗人在这里询问旧家所在,既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颈联“岭头诗卷梅花瘦,吴下扁舟木叶稀”,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岭上梅花凋零,如同诗卷般瘦弱;吴地的小舟上,木叶稀疏,暗示着友人归途的孤独与寂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切与同情。
尾联“天路雁行飞已尽,羡君唯守钓鱼矶”,“天路”指的是通往远方的道路,“雁行”比喻友人归乡的旅程。诗人感叹天路上的雁群已经飞尽,只剩下友人独自前行。最后,诗人表达出对友人能坚守宁静生活,如守钓鱼矶般的羡慕,既是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无法摆脱世俗束缚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友人归乡过程中的种种感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友情、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