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
出处:《哀江南》
清 · 钱澄之
麻生伟须眉,顾盼肃孤高。
身长七尺馀,意气为人豪。
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
宗族数千人,一一勇带刀。
宣城城尽闭,泾溪将屡逃。
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
绝命咏诗篇,慷慨色无挠。
有志竟不成,吁嗟命所遭!
身长七尺馀,意气为人豪。
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
宗族数千人,一一勇带刀。
宣城城尽闭,泾溪将屡逃。
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
绝命咏诗篇,慷慨色无挠。
有志竟不成,吁嗟命所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不屈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决绝。诗中通过“麻生伟须眉”开篇,以麻的坚韧象征人物的刚毅品质,随后描述了这位英雄的身姿挺拔、目光如炬,以及他的豪迈气概。接着,诗人通过“置酒召宗族,誓不污腥臊”这一情节,展现了他的忠诚与坚守原则,即使在家族数千人的支持下,也坚决不妥协于污秽之事。
“宣城城尽闭,泾溪将屡逃”两句,暗示了英雄所处环境的险恶与压力,他面临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然而,“势去身见俘,衣冠赴市曹”揭示了英雄最终的命运——尽管英勇抗争,但终因形势所迫而被俘,并在市集上被处决。最后一句“绝命咏诗篇,慷慨色无挠”更是凸显了英雄在生命最后一刻的从容与壮烈,他以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展现出一种超越生死的精神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英雄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正义与勇敢精神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常、英雄末路的感慨。诗中的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英雄主义和悲剧美学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