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全文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

宋末元初 · 方回
诗来似诉屈原醒,阿堵于公颇不庭。
白水真人从断绝,丹元童子尚神灵。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
肯美张苍肥若瓠,从来吟影只伶俜。

注释

阿堵:此指钱财,古时口语中常用以指代不正当或非必需之物。
颇不庭:意指争议颇多,不被众人接受。
白水真人:道教中的仙人,象征超脱世俗。
丹元童子:道教中的仙童,代表灵性与青春。
秋眠簟:秋季使用的凉席。
齑:腌菜,这里指晚餐食物。
肯美:岂能相比,表示不屑。
张苍:西汉时期的大臣,以其富有著称。
伶俜:形容孤单、无所依靠。

翻译

诗如屈原的觉醒诉说,对于公正之事颇多争议。
白水仙人已与尘世隔绝,丹元童子却依然保有神灵之力。
秋天的凉席还未舍弃桃竹之质,晚餐的酸齑料想必胜过韭菜和浮萍。
怎比得上张苍的富态如大葫芦,我自始至终吟咏身影孤独伶仃。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标题为《次韵宾旸斋中独坐五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夜独坐时的孤寂与超脱之情。

“诗来似诉屈原醒,阿堵于公颇不庭。”这两句诗通过屈原和阿堵于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的孤独与无奈。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精神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的高尚情操和不遇时宜的悲哀。

“白水真人从断绝,丹元童子尚神灵。”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道术修为的境界。白水真人和丹元童子的形象代表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凡入圣的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超然与对神秘力量的向往。

“秋眠簟未捐桃竹,晚食齑应胜韭萍。”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秋天的睡眠和晚上的进食,表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平静。同时,这也暗示了一种隐逸自适的人生态度。

“肯美张苍肥若瓠,从来吟影只伶俜。”这里的“张苍”可能是指某种植物或景物,而“肥若瓠”则形容其饱满丰润。整句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诗人的艺术追求。而“从来吟影只伶俜”则强调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专注与执着。

这首诗通过多重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既有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也有超脱尘世追求道术的心境,还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艺术创作上的专注。整体上,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