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全文

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

出处:《咏古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汉高诸功臣,项伯谁能似。
次则昌国君,能全王父子。
大封诸侯王,亦及一雍齿。
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
君王恩谊高,岂以诈降耻。
荥阳与平城,得脱以女子。
仓皇秉黄屋,诳楚一何鄙。

鉴赏

此诗《咏古(其二十一)》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句“汉高诸功臣,项伯谁能似”,开篇即对比了汉高祖刘邦的诸多功臣与项伯,暗示项伯虽为刘邦谋士,但难以与那些功勋卓著的将领相提并论。接着,“次则昌国君,能全王父子”赞扬了昌国君的智慧与勇气,成功保全了王室血脉,彰显了忠诚与责任。

“大封诸侯王,亦及一雍齿”则提到刘邦分封诸侯时,连小人物雍齿也得到了封赏,体现了刘邦的宽宏大度与用人不拘一格的胸怀。然而,“如何忘荥阳,纪信代之死”一句转折,指出刘邦在荥阳之战中未能及时救出被困的纪信,导致其牺牲,表达了对刘邦决策失误的惋惜之情。

“君王恩谊高,岂以诈降耻”强调了刘邦对待臣子的深厚情谊,并非因纪信的诈降而感到羞耻,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尊重。接下来,“荥阳与平城,得脱以女子”通过对比荥阳之战与平城之围,指出刘邦能够逃脱困境,得益于女性的帮助,反映了历史中的偶然性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性。

最后,“仓皇秉黄屋,诳楚一何鄙”批评了刘邦在荥阳之战中的仓促应对,以及利用女性欺骗敌军的策略,认为这种行为显得粗鄙不堪,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转折和批评,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多维审视,既赞美了他们的英勇与智慧,也指出了他们在决策与行动上的不足,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