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早时动海外,晚年流落偏佯狂
出处:《画松歌送吴引之还巢湖》
清 · 徐子苓
江北久无画松手,作者昔数留晋江。
盛名早时动海外,晚年流落偏佯狂。
日抱长松换米吃,枯根败鬣愁荒唐。
余技兼能写风雨,到今尺素垂琳琅。
昨见宋家两株树,张在芦帘最深处。
一树拔地生狻猊,一树盘攫蛟龙垂。
波涛飒沓凉风飔,使我坐久看移时。
晋江画松得松骨,此笔韵远将过之。
庐阳城中一尺雪,昨夜吴生几冻杀。
扁舟补被意熊雄,归帆笑指巢湖东。
便好相从理钓篷,四顶山前枫叶红。
盛名早时动海外,晚年流落偏佯狂。
日抱长松换米吃,枯根败鬣愁荒唐。
余技兼能写风雨,到今尺素垂琳琅。
昨见宋家两株树,张在芦帘最深处。
一树拔地生狻猊,一树盘攫蛟龙垂。
波涛飒沓凉风飔,使我坐久看移时。
晋江画松得松骨,此笔韵远将过之。
庐阳城中一尺雪,昨夜吴生几冻杀。
扁舟补被意熊雄,归帆笑指巢湖东。
便好相从理钓篷,四顶山前枫叶红。
鉴赏
这首清代徐子苓的《画松歌送吴引之还巢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松画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吴引之的离别之情。首句“江北久无画松手”,表达了对画松艺术的怀念和对吴引之技艺的赞赏。接着,诗人回忆了吴引之早年名声远播,晚年虽流落却依然保持狂放不羁的态度,以松为伴,生活简朴。
“日抱长松换米吃,枯根败鬣愁荒唐”形象地刻画了吴引之与松为伍的生活状态,即使处境艰难,仍坚守艺术追求。后两句“余技兼能写风雨,到今尺素垂琳琅”,赞美了吴引之画松技艺高超,作品流传至今,如同美玉般珍贵。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吴引之归巢湖的送别,通过“昨见宋家两株树”描绘了吴引之作画的精湛技艺,以及画作中的生动形象。最后,诗人以庐阳冬夜的寒冷和吴引之的坚韧精神作结,祝愿他在巢湖的生活如枫叶般红火,期待与他一同垂钓于四顶山前。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画松艺术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深厚寄托,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徐子苓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