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
出处:《水螳螂歌》
宋 · 杨万里
清晨洗面开篷门,巨螳螂在水上奔。
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
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
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
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水螳螂捕食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微小生命活力的观察与感悟。首句“清晨洗面开篷门”设定了清新明净的早晨场景,而“巨螳螂在水上奔”则引出了主角——水螳螂,并通过其在水面的迅速移动,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
接下来的两句“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形象地描绘了水螳螂的外形与动作,其中“前怒两臂秋竹竿”比喻其坚硬有力的前肢,如同秋天的竹竿,而“后拖一腹春渔船”则通过将水螳螂的腹部比作春天的小舟,生动展示了它在水中的行进状。
诗人随后写道:“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这里不仅描绘了水螳螂捕猎的情景,更通过“破蛛网”暗示出自然界中生存竞争的激烈,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力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末两句“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则进一步强调了水螳螂在不同场所的捕猎行为,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捕蝉”与“捕鳣”的不同结果,诗人可能在暗示自然界中食物链的平衡以及每种生物独特的地位。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而且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他们对于大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