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
出处:《贞母阡》
明 · 胡奎
石门山前箭如雨,朝别良人暮为□。
石门山下百尺泉,一日身死哀千年。
至今石门山下路,人称烈妇禹家□。
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
石门山下百尺泉,一日身死哀千年。
至今石门山下路,人称烈妇禹家□。
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胡奎的《贞母阡》描绘了一位忠贞的母亲在石门山前送别丈夫,傍晚时分丈夫却不幸离世,她悲痛万分。诗中"石门山前箭如雨"可能象征着战争或意外的残酷,而"朝别良人暮为□"则暗示了丈夫的突然离世,此处的"□"可能是"鬼"或"逝",表示死亡。接下来的诗句"一日身死哀千年"表达了母亲对丈夫无尽的哀悼和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讲述了母亲的悲剧影响深远,石门山下的路人们仍记得这位烈妇,将她与大禹(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相提并论,显示了她的高尚品质。最后一句"墓前斜日一僧归,即是当年十岁儿",以僧人的归来映衬出岁月流转,昔日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但母亲却永远留在了过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贞妇坚贞不渝的爱与牺牲,以及时间的无情流逝,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