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
出处:《初归遂宁作》
清 · 张问陶
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
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
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
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
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
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
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的《初归遂宁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多年漂泊后归乡的复杂心情。
首联“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开篇即道出了诗人长期在外漂泊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以“北马南船”象征自己的行踪不定,而“廿年人”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与岁月的无情。
颔联“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进一步描绘了归家后的场景。诗人回到久违的老屋,却仿佛成了不速之客,连陪伴自己多年的破砚也无法改变生活的贫困。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颈联“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转而描写自然景象,以“病鹤”象征诗人内心的疲惫与孤独,同时借“关河”之景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回望过去的岁月,心中充满了对辛劳生活的感慨。
尾联“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则是对家庭团聚的温馨描绘。在家中,诗人与家人共度团聚之夜,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能与亲人相伴,心中感到满足。诗人将“乌衣”(旧时官宦人家的服饰)与“酒缗”(酒钱)联系起来,既体现了生活的简朴,也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更蕴含着对家庭温暖的向往。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乡之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