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
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
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
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
俯濯石下潭,俯看条上猿。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
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
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建造幽居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感慨。诗中的意境辉映,语言精炼,既有动人的画面描述,又蕴含深邃的哲理。
首句“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即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洁。诗人选址高峻之处,建造自己的小天地,这里既有对远离尘嚣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追求。
“苔滑谁能步,葛弱岂可扪”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径幽深难行的情景,苔藓覆盖使得脚下不稳,藤蔓虽然可攀,但因其脆弱而不可依赖,这些细节描写增加了诗的立体感和亲切感。
接下来,“袅袅秋风过,萋萋春草繁”通过对不同季节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界的变迁与生机,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美人游不还,佳期何由敦”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留恋。这里的“美人”可能是指自然之美,也可能暗示着某种情感的寄托。
在随后的几句中,“芳尘凝瑶席,清醑满金樽。洞庭空波澜,桂枝徒攀翻”,诗人通过对家居环境和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自己隐逸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结念属霄汉,孤景莫与谖”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于世的态度。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遥远的星河之中,而非凡尘俗事,这是对心灵自由和精神自主的一种追求。
“俯濯石下潭,俯看条上猿”两句通过观察自然景象的情形,表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定。这种观照之态,是对外界喧嚣与自身欲望的一种超越。
“早闻夕飙急,晚见朝日暾”则是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一种感受。诗人通过对晨昏光影的描写,表达了对于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难以持久的哀愁。
“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两句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和自然变迁的主题。山崖的倒影难以长留,而森林中的回声则容易消散,这些景象都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美好。
“感往虑有复,理来情无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未来可能重来的思考,以及对于已经逝去的情感的无奈。这是对生命流转中美好与悲伤交织的一种深刻体验。
最后,“庶持乘日车,得以慰营魂。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寄托和心灵安顿的追求。他希望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够得到理解,并且只愿意与有同感之人交流,这种态度既是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坚守,也是对外在世界的挑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美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命之流转以及心灵之自由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