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
出处:《次韵张伯时以再任为贺》
宋 · 郑侠
再官庠序为宁亲,立道惟忧歉泗滨。
若使佞谀求利达,便居廊庙亦沉沦。
环惟书史何如乐,得是英髦信不贫。
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
若使佞谀求利达,便居廊庙亦沉沦。
环惟书史何如乐,得是英髦信不贫。
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在官府学校中任职只为家庭安宁,推行道义唯恐在泗水边欠缺德行。如果让奸佞小人追求私利得以升迁,即使身居朝廷高位也会陷入堕落。
环顾四周,比起权势,读书史的乐趣更胜一筹,得到英才的信任就不会觉得贫穷。
像你这样才华横溢的人还未及第,常常想着隐居避开仕途的繁华
注释
再官:再次担任官职。庠序:古代的学校。
宁亲:使亲人安宁。
歉泗滨:在泗水边欠缺德行。
佞谀:巧言令色之人。
廊庙:朝廷。
沉沦:陷入堕落。
书史:书籍史册。
英髦:杰出人才。
贫:贫穷。
第:科举考试及第。
冥晦:隐居或困境。
通津:仕途的繁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向张伯时祝贺再次任职。诗中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对官场风气的忧虑。诗人认为,如果官员们过于追求个人利益,即使身居高位,也可能因贪婪而堕落。他强调读书和学习的乐趣,认为真正的英才不应为物质贫乏所困。最后,诗人以张伯时为例,虽然才华横溢但还未及第,表达了对才华未展者的同情,希望他们能避开世俗的繁华,保持清高之志。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操守和教育价值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