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青山无白骨,先生高节死犹存
出处:《廉村族人命赋唐补阙薛公墓 其二》
宋 · 薛嵎
何处青山无白骨,先生高节死犹存。
古今人物一抔土,闽浙诗书百世孙。
乡邑有祠尊往哲,樵刍知禁避荒垣。
断碑残碣堪摩拭,惭愧年年宿草蕃。
古今人物一抔土,闽浙诗书百世孙。
乡邑有祠尊往哲,樵刍知禁避荒垣。
断碑残碣堪摩拭,惭愧年年宿草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薛嵎为纪念唐补阙薛公而作,表达了对先贤高尚节操的敬仰和对后世子孙传承诗书文化的期许。首句“何处青山无白骨”,暗示了无论何处,都有逝者的遗迹,但薛公的高洁品格如同青山永存。次句“先生高节死犹存”直接赞扬薛公的精神不死,即使肉体已逝,精神犹在人间。
“古今人物一抔土”说明了无论古今,英雄豪杰都化为尘土,薛公也是其中之一,但他留下的诗书精神却如百世子孙般绵延不绝。接下来,“闽浙诗书百世孙”特指薛公在福建、浙江一带的影响深远,他的学问和教诲成为后人的宝贵财富。
“乡邑有祠尊往哲”描绘了薛公在家乡受到人们的尊敬,祠堂成为后人缅怀和学习的场所。“樵刍知禁避荒垣”则写出了人们对薛公墓地的尊重,连砍柴的人都知道避开,以免破坏了神圣之地。
最后两句“断碑残碣堪摩拭,惭愧年年宿草蕃”表达了诗人对薛公墓碑的感慨,虽然历经岁月侵蚀,但仍值得后人擦拭以示敬意。同时,诗人也为自己不能像薛公那样留下长久影响而感到惭愧,每年看到墓地周围野草丛生,更觉责任重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薛公墓地的景象,赞美了薛公的高尚品质,并寄寓了对后世子孙传承文化、尊崇先贤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