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全文

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

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
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
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
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归附、国力昌盛的景象。开篇“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两句,通过对比新旧山川和古老的军事要塞,表达了对恢复旧日疆土的喜悦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萧关"指的是边关的萧瑟声响,而"秦原"则是古代秦朝的广阔原野,这里用来代表辽阔的北方疆域。

接下来的“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两句,展示了边疆民族因受到朝廷恩泽而归顺,反映出中央王朝的强盛和对外的影响力。"戎虏"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而"乞降"则表明他们自愿投降,并接受了汉族文化的熏陶。

中间部分“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安宁、军事堡垒废弃的场景。"穹庐"是指遥远的戍楼,而"烟尘灭"则暗示了战争的消失和和平的到来。"神武光扬"则展示了中央王朝的神圣威力,通过"竹帛传"(即用竹帛书写的文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威力的传播。

最后,“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两句,则表达了对皇帝恩德的赞颂,以及因国力强盛而无需再为边疆防御操心。"左衽"特指中原汉族,而"尽知"则意味着全体臣民都能感受到皇帝的恩泽;"从兹不更备三边"则表明自此之后,无需再准备对付北方三边(即辽东、辽西、云南等地区)的防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衔接,展现了一个由战乱到和平、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央集权和文化认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