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出处:《梦竹篇三章赠吴孝父》
明 · 区大相
丛丛绿竹,傍渭临淇。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
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
思而不见,梦也是寻。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
匪竹则梦,中心是悼。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
其人虽往,其竹不移。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
丛丛绿竹,植于中林。
中林何有,有书有琴。
硕人所处,十亩其阴。
思而不见,梦也是寻。
我思绿竹,于焉游傲。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
厥林维贤,厥笋维孝。
匪竹则梦,中心是悼。
鉴赏
这首诗以“梦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绿竹的形象和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以及对竹子坚韧品质的赞美。诗中的“丛丛绿竹”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也隐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中通外直,露箨风枝”,描绘了竹子内部空心、外部笔直的形态,以及在风雨中依然坚韧不拔的样子,寓意着人格的高洁与坚定。接下来,“其人虽往,其竹不移”,表达了对逝去之人的怀念,即使人已离去,但其精神如同竹子一般永存不变。
“瞻望考兮,悠悠梦思”,诗人遥望过去,心中充满了对逝者的思念,这种思念如同梦境般遥远而深刻。接着,“我思绿竹,于焉游傲”,诗人想象自己在竹林中自由自在地游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内心的自由。
“清风未泯,明月来照”,描绘了竹林在清风明月下的静谧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最后,“厥林维贤,厥笋维孝”,将竹林与贤者、孝子联系起来,进一步强调了竹子所代表的美德和高尚品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自然美和高尚品质的向往与赞美,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命、自然和道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