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楠求伟器,瑚琏重奇珍
道回千古泰,气统一元春。
合乐来仪凤,编诗咏瑞麟。
杞楠求伟器,瑚琏重奇珍。
窃抱风霜志,荣瞻日月新。
缪膺三凤薛,敢比八龙荀。
早岁心虽壮,中年学未醇。
上书希贾谊,著论过嬴秦。
迹忝鳌头客,官为豸角臣。
忆从簪白笔,宁敢愧苍旻。
持节南荒外,悬旌北海滨。
几看星转斗,频见月飞轮。
疾恶宁留枉,存心但有仁。
股肱恢汉道,耳目广虞询。
沅澧时清岁,衡巫景宴辰。
骄阳嗟久亢,膏泽仰惟均。
使者应无色,官曹想未循。
黎元疲畎亩,巫觋走村邻。
偪侧忧群志,安荣愧此身。
灵幽宁可必,衷曲谩潜陈。
帝德深涵物,天心远爱民。
化机回顷刻,沛泽匝群伦。
妇子皆宜室,儿童总孝亲。
甄陶归广大,笑语极详谆。
已卜年皆有,还应俗尽淳。
尪羸跻寿域,苗獠变儒绅。
沴气全知歇,休徵屡觉臻。
商羊方罢舞,尺蠖会求伸。
鱼目难容伪,明珠赖倚真。
积虔才旷日,志喜不逾旬。
野遍秋前绿,衢㳙霁后尘。
亨丰原有数,贞胜岂无因。
荆俗犹钦鬼,黔灵早降神。
华风人共靡,大道子能遵。
时誉难称实,佳章枉见申。
功因篑土积,学比大田畇。
物备应知富,神充不累贫。
词华兼问晋,风雅独传豳。
自顾心如杂,相期德在纯。
从容江汉日,行见起垂纶。
鉴赏
这首《喜雨四十韵》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水降临的喜悦与对民生的关怀。全诗以“喜雨”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注。
首句“天地开明运”,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自然界的运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寓意深远。接下来,“风云各有人”则以风云变幻喻指人事变迁,引出下文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道回千古泰,气统一元春”两句,以“泰”、“春”等字眼,表达了对社会和谐、万物复苏的美好愿景。接着,“合乐来仪凤,编诗咏瑞麟”描绘了祥瑞之兆,预示着和平与繁荣的到来。
“杞楠求伟器,瑚琏重奇珍”两句,以“杞楠”、“瑚琏”等象征性词语,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随后,“窃抱风霜志,荣瞻日月新”则展示了诗人虽历经磨难,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上书希贾谊,著论过嬴秦”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带来变革的愿望。接下来,“迹忝鳌头客,官为豸角臣”则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高位,但仍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
“忆从簪白笔,宁敢愧苍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对未来的决心,即使面对困难,也绝不退缩。
“持节南荒外,悬旌北海滨”描绘了诗人远赴边疆,为国效力的情景。接下来,“几看星转斗,频见月飞轮”以星辰变换喻指时间的流逝,强调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与珍惜。
“疾恶宁留枉,存心但有仁”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公正与仁慈的坚持。随后,“股肱恢汉道,耳目广虞询”表达了诗人希望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决心。
“沅澧时清岁,衡巫景宴辰”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社会景象,充满了和平与繁荣的气息。“骄阳嗟久亢,膏泽仰惟均”则表达了对干旱的忧虑与对雨水的期盼。
“使者应无色,官曹想未循”两句,以使者与官员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官员行为的期望与对制度的反思。“黎元疲畎亩,巫觋走村邻”描绘了百姓劳作的艰辛与对神灵的依赖。
“偪侧忧群志,安荣愧此身”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与自我反省。“灵幽宁可必,衷曲谩潜陈”则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帝德深涵物,天心远爱民”表达了诗人对君主与天道的崇敬。“化机回顷刻,沛泽匝群伦”则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与繁荣。“妇子皆宜室,儿童总孝亲”体现了诗人对家庭与社会秩序的重视。
“甄陶归广大,笑语极详谆”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社会氛围,充满了和谐与温馨。“已卜年皆有,还应俗尽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与对社会进步的期待。
“尪羸跻寿域,苗獠变儒绅”描绘了诗人希望社会各阶层都能得到改善与提升。“沴气全知歇,休徵屡觉臻”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转变的期待。“商羊方罢舞,尺蠖会求伸”以动物形象比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鱼目难容伪,明珠赖倚真”表达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假恶丑的批判。“积虔才旷日,志喜不逾旬”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与对目标的坚定。“野遍秋前绿,衢㳙霁后尘”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自然景观与社会环境。
“亨丰原有数,贞胜岂无因”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与成功的理解。“荆俗犹钦鬼,黔灵早降神”体现了诗人对不同文化与信仰的理解与尊重。“华风人共靡,大道子能遵”表达了诗人对文明与道德的追求。
“时誉难称实,佳章枉见申”表达了诗人对名声与作品的谦逊态度。“功因篑土积,学比大田畇”以“篑土”与“大田”比喻积累与学习的重要性。“物备应知富,神充不累贫”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理解。
“词华兼问晋,风雅独传豳”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与文化的传承。“自顾心如杂,相期德在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反思与对道德的追求。“从容江汉日,行见起垂纶”描绘了诗人期待未来,准备投身于社会与自然之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更体现了他对社会民生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沉的情感,诗人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