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
出处:《览古四十二首》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武丁梦良弼,审象极冥搜。
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
彭城有处士,君恩贲林丘。
股肱不为用,颜色徒相求。
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
彭城有处士,君恩贲林丘。
股肱不为用,颜色徒相求。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的《览古四十二首》中的第十六首,以历史人物为题材,通过对比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贤才被忽视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首句“武丁梦良弼”,引用了商朝武丁梦见贤臣傅说的故事,象征着明君对于贤才的渴望。次句“审象极冥搜”则描绘了武丁深思熟虑,竭尽全力寻找贤才的形象,体现了求贤若渴的态度。
接下来,“光武思故人,物色在羊裘”借东汉光武帝刘秀怀念旧友严光,穿着羊裘隐居的事例,表达对隐逸之士的尊重和对人才的怀念。
“彭城有处士,君恩贲林丘”进一步强调了地方上有一位未被朝廷重用的高人,他的才华被埋没在山林之中,暗示了朝廷未能识人用人的遗憾。
最后两句“股肱不为用,颜色徒相求”直抒胸臆,意指那些有才能的人并未得到应有的重用,只是徒然地期望得到赏识,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闲置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寄寓了作者对公正用人之道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