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童更渫墙西井,拟学苏仙赋乳泉
出处:《和季弟韵二十首 其十七》
宋 · 刘克庄
村有数家无百廛,小轩送目到鸿边。
青牛曾动半空紫,白凤端为一卷玄。
上世架签犹万轴,太平斗米只三钱。
课童更渫墙西井,拟学苏仙赋乳泉。
青牛曾动半空紫,白凤端为一卷玄。
上世架签犹万轴,太平斗米只三钱。
课童更渫墙西井,拟学苏仙赋乳泉。
注释
村:村庄。廛:街市。
小轩:小窗户。
鸿边:远处的鸿雁。
青牛:神话中的神牛。
紫:紫色的祥云。
白凤:白色的凤凰。
玄:深奥的、神秘的。
架签:堆积的书籍。
万轴:形容书籍极多。
太平:太平盛世。
斗米:一斗米。
三钱:三文钱。
课童:教导儿童。
渫:清洗。
拟:打算。
苏仙:指苏轼,仙是对他的尊称。
赋乳泉:赞美泉水,如苏轼《石钟山记》中提到的乳泉。
翻译
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并非繁华的街市,小窗放眼望去,能看到远处的鸿雁青牛曾牵引着紫色的祥云,白凤似乎展开了一卷深奥的经书
上古时代堆积的书籍如万卷长轴,太平盛世时斗米的价格仅需三文钱
教导童子清洗墙西的井水,打算学习苏东坡赞美泉水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和季弟韵二十首(其十七)》。诗中描绘了一幅田园牧笛的生活图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
“村有数家无百廛,小轩送目到鸿边。”这两句通过“数家”与“无百廛”的对比,表达了村落的稀疏和宁静,而“小轩送目到鸿边”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遥望天际的情怀。
“青牛曾动半空紫,白凤端为一卷玄。”这里的“青牛”可能指的是牛背上的青苔,“曾动半空紫”或许暗示着某种仙境般的意象;而“白凤”、“端为一卷玄”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神话中的凤凰和它所象征的纯洁与神秘。
“上世架签犹万轴,太平斗米只三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现实生活中物价低廉的满足。
最后,“课童更渫墙西井,拟学苏仙赋乳泉。”这里“课童”指的是正在学习的孩子们,而“更渫墙西井”则是描述他们在户外学习的情景;“拟学苏仙赋乳泉”表达了诗人想要效仿古代文学家苏东坡,去描写自然中的美好泉水。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将现实与神话、历史与梦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