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全文

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朝登北邙坂,暮抵乐游原。
燐火翳复吐,髑髅夜呼冤。
不见昔时主,但见陵与园。
银凫已羽化,石马犹草根。
向来争天子,一口吞乾坤。
谁知百年后,不免遭樊温。
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
景昭去何处,芳草悲颓垣。
县官供衣食,当时多子孙。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兴二十七首(其十二)》,由宋代末年至元初时期的诗人方一夔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权力更迭、世事沧桑的深刻反思。

首句“朝登北邙坂,暮抵乐游原”,以时间的流转引出对历史场景的回顾,北邙坂与乐游原均为古代的名胜之地,此处用以象征往昔的荣华与繁华。接着,“燐火翳复吐,髑髅夜呼冤”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喻历史的变迁与人间的苦难,燐火与髑髅分别代表了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残酷。

“不见昔时主,但见陵与园”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昔日的帝王如今只剩下陵墓与园林作为纪念,表达了对权力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接下来,“银凫已羽化,石马犹草根”两句,以物象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事物的变迁,银凫从实物变为传说中的羽化之物,石马则依旧静立于草丛之中,形成鲜明的对比。

“向来争天子,一口吞乾坤”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激烈与残酷的批判。最后,“谁知百年后,不免遭樊温。宝玉频发掘,朽骨无精魂”四句,揭示了权力更迭后的无情与残酷,无论是珍贵的宝玉还是曾经鲜活的生命,最终都难逃被发掘的命运,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与灵魂。

“景昭去何处,芳草悲颓垣”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的深处,询问景昭(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某种美好景象)的去向,同时以芳草与颓垣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与无奈。“县官供衣食,当时多子孙”则以现实的场景收尾,指出即便在权力的庇护下,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艰辛,过去的繁荣与子孙满堂的景象已成过往云烟。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权力更迭的深刻洞察与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消逝的哀伤之情。